眼镜王蛇资料

  • 时间:2015-01-05
  • 浏览:0
  • 来源:毒蛇网
  • 眼镜王蛇资料,眼镜王蛇学名Ophiophagus hannah,又称山万蛇、过山峰、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印度等地,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中。其平均体长为3.6–4米,体重一般为6千克。寿命在20年左右。


    眼镜王蛇资料

    眼镜王蛇颈部膨胀后,典型的倒V字花纹
     
    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在我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毒性极强。
     
    眼镜王蛇分布范围
     
    分布在印度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一带,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区。在中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中,以别的蛇类为食。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目前国内已有养殖。
     
    眼镜王蛇只分布在亚洲。分布在我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江西、贵州、安徽、云南和西藏。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及印度。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区。


    眼镜王蛇资料

    野生成年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毒性介绍
     
    眼镜王蛇的毒液里主要含有神经毒素,另也包含了心脏毒素。 毒素由多肽及蛋白质所组成。在攻击时,蛇毒会经毒蛇那长1.25厘米的毒牙注入受害者体内,毒素会迅速袭击被咬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剧痛,视力障碍、晕眩、嗜睡及麻痹等症状;伤者会因心脏血管系统崩溃而进入休克状态;最后会因呼吸衰竭、心跳减弱而死亡。临床个案显示,被咬者也有机会出现肾衰竭的情况。
     
    和别的毒蛇一样,眼镜王蛇毒液的毒性测试结果在不同的毒理学研究中都有不同,因为LD50数据会随着不同的注射及研究方法而产生变化。实验白鼠皮下注射的1.7 mg/kg,静脉注射的1.31 mg/kg及腹腔注射的1.644 mg/kg为较常被引用的数据。另一个研究则在五只东南亚野生眼镜王蛇身上得出1.93 mg/kg(皮下注射)的结果,也有研究显示,中国眼镜王蛇的毒性为0.34 mg/kg(肌肉注射)。不同地区的个体的毒性也可能略有不同。眼镜王蛇的一咬可以迅速致命。它平均能注入200—500毫克的毒液,最大的毒液分泌量甚至能达7毫升。
     
    被咬者往往需要大量的抗毒血清来对抗蛇毒,阻止毒素进一步破坏身体机能。更有指眼镜王蛇一口所能注入的毒液能于3小时内杀死一头成年的亚洲象。 被咬伤后的死亡率以及死亡的速度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毒蛇所注入的毒液量、被咬位置、伤者的健康状况等。另外,由不同地区组织所作出的调查也可能会给予不同的答案。例如,虽有一网页报告提到,眼镜王蛇通常都只注入不足以致命的毒液分量, 但另一个由南印度医院所发表的蛇咬个案报告则显示,有三分之二被眼镜王蛇咬伤的病人都被注入了大量毒液,属于“危殆”级别。根据阿德雷得大学临床毒理学部门的说法,被眼镜王蛇咬伤后的致死率大约为60%。眼镜王蛇蛇咬能迅速致人於死地,伤者可在30分钟内死亡。
     
    有两种抗蛇毒血清用於对抗眼镜王蛇的毒素,国际红十学会组织於泰国生产其一;中央研究所於印度生产其二,但二者的产量都不算高。新加坡有科学家发现眼镜王蛇的神经毒素具有一定的医药价值。


    眼镜王蛇资料


    眼镜王蛇可以泡酒,治疗各种关节炎,风湿疾病

     
    眼镜王蛇价值
     
    医药用途
     
    功效:止痛、破血散结。
    主治:用于各种疼痛症、经闭症瘕、癌症。
    性味归经:辛,温,有大毒。心经。
    用法用量:内服:需经特殊加工后才能服用。考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蛇毒为金黄色蛋清粘稠液,每条蛇咬物平均一次排出的毒液量为382.4毫克,低温真空干燥物重101.9毫克,毒液含固体量26.6%,水分73.4%。含磷脂酶A2(PhospholipaaseA2),一精氨酸酯水解酶(属于不含金属的丝氨酸型蛋白质,是一种耐热的氨基酸酯水解酶)、蛋白酶类、三磷酸腺苷酶、5一核苷酸、抗凝血活酶等。
     
    含2个毒素,由1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内有5双硫键效联、氨基酸排列顺序与眼镜蛇属(Naja).环蛇属(Bungarus)的神经毒有类似之处。尚含多肽DE一1(PolypeptideDE一1),由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内由4双硫键交联,氨基酸排列顺序虽与短链神经毒相似,但毒性极低。
     
    经济价值
     
    眼镜王蛇是经济价值很高的特种经济动物,其皮、肉、血、胆、蛇毒等各具不同的药用价值。特别是蛇毒是目前国际市场极为短缺的动物性药材,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液体黄金"其价格比黄金贵几十倍,供不应求。
     
    主要用途
     
    蛇产品具有多种综合性用途,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1、蛇蜕是蛇类蜕下的皮壳。中药称"龙衣"除冬眠期外均可收集入药。具有祛风、明目、解毒、杀虫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顽固性疾病,如疥疮、肿毒和带状疱疹等。
     
    2、蛇胆中医学认为,蛇胆具有行气化痰、搜风祛湿、清肝明目,平胆熄风的功用。可治疗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呼吸系统疾病;此外还能治疗风湿痛、小儿惊风、老人中风等多种疾病。
     
    3、蛇血中国南方有些地区群众素有饮鲜蛇血的习惯,除治疗关节痹痛和变形外,还有"升白"作用。
     
    4、蛇内脏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有些地区的群众也用薪蛇(尖吻蛇)睾丸治疗梅毒病。
     
    5、蛇毒制剂可治疗癌肿、各种神经痛、小儿麻痹及其后遗症、椎体外神经麻痹和血友病等。
     
    6、蛇油多用于治疗冻疮、烫伤、慢性湿疹等。
     
    7、蛇干和蛇肉具有祛风解毒、镇静止痛的功能,能治疗风湿脾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等。此外两广、港澳地区人们有喜食鲜蛇肉的习惯;蛇皮还能制乐器琴膜和鼓皮等。
     
    眼镜王蛇肉的药用价值
     
    【药 名】:眼镜王蛇肉
    【来 源】:为眼镜蛇科动物眼镜王蛇的肉。
    【功 效】:祛风通络、除湿止痒。
    【主 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口眼歪斜、肢体麻木、中风后半身不遂、麻风、顽癣、皮肤瘙痒。
    【性味归经】:甘、咸,温。肝、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别 名】: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饭匙倩、过山峰(《中国药用动物志》)
    【药用部位】:肉供药用。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清明后到冬季入穴冬眠前均可捕获,以立冬前后捕获者最佳,捕得后剥皮,除去内脏,擦净血迹,烘干或鲜用。
     
    作者:蛇迷(文章完)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展开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