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蛇秘籍:蛇蛋孵化技术

  • 时间:2014-06-08
  • 浏览:0
  • 来源:毒蛇网
  • 蛇蛋孵化


    孵化中的水律蛇蛋
     


           1、蛇卵的人工孵化:

            人工孵化蛇卵,大多采用陶缸,即缸孵法。缸的大小不拘,主要根据蛇卵的具体数量而定。缸底先铺一层厚约30~40厘米的新鲜无菌土当垫床,并用砖压实,以免幼蛇出壳后往土里钻。土的湿度不宜太干或太湿,以用手捏成团,撒之即散为度。排放蛇卵切忌竖立,应将卵横卧放于缸内的土层上,因蛇卵壳质地坚硬、不宜破碎,可将卵一直排卧至缸口10~15厘米左右的位置。然后用结实的尼龙纱网罩住缸口。这样不仅透气,有利于卵的孵化,而且还能防止老鼠入缸强食蛇卵。为了让卵四周的温度和湿度较为均衡,最好7~10天翻一次卵,阴雨天可4~5天翻一次,即把缸底的卵翻到上面,再把上面的卵翻到缸底。同时检查有无受精卵和死胎卵,一旦发现应立即取出扔掉。经过38~55天,绝大多数仔蛇便在寂静的夜间出壳了。
     

    水律蛇蛋


    出售的优质水律蛇蛋
     

     
            2、人工孵卵工作要点:

            在人工孵卵过程中,应掌握如下孵卵要点:

            ⑴ 掌握温度。孵卵的温度一般应掌握在20~30℃。为测试方便,可在缸沿上吊挂一支温度计。若雨天缸内温度偏低时,可悬置一热水袋于缸中,切忌碰到蛇卵。

            ⑵ 调节湿度。孵卵的相对湿度宜掌握在50%~90%,在缸内应置湿度表。因湿度一旦长时间偏高,蛇卵宜感染霉菌,直接影响周围卵的孵化质量,必须立即翻缸拣出变质卵,并悬挂热水袋,尽快促使缸内潮气散发,有利于蛇卵顺利孵出。

            ⑶ 处理霉卵。一旦发现卵壳上面有霉斑,可用绒布轻轻拭去。在出现霉斑的地方用毛笔蘸少许灰黄霉素涂抹,待完全晾干后放回原处。切忌使用抗菌素软膏涂抹,否则油脂会堵住卵壳上的气孔,只是胚胎窒息而死,成为死胎。

            ⑷ 防止天敌。鼠类、家犬、黄鼠狼、蚂蚁等动物均会入内残食蛇卵,故应在缸口加盖或用纱网防护,以防蛇卵遭到侵害。

            ⑸ 选择孵卵物。为了调节和保持蛇卵在入孵期的适宜湿度,以利于提高蛇卵的孵化出壳率,应选择新鲜、洁净的青草或苔藓植被盖住蛇卵,一般2~4天左右更换一次。有人习惯用湿稻草、湿棉絮覆盖蛇卵,但往往达不到理想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蛇卵霉败变质,影响正常的孵化。此种方法不宜采用。但如果将毛巾或毛巾被(枕巾也可)充分浸水控干后,剪开数个利于透气的小孔还是可以利用的,并且保湿效果也很理想。

           ⑹ 适时验卵。在孵卵过程中,当未受精卵或死胎卵放置时间过久,就会因变质而胀气破裂,从而污染其他的受精卵。为避免这一现象发生,可采取适时验卵的措施,以确保受精卵正常孵化。验卵时,可以用一内置灯泡的木匣,在匣上开一略小于蛇卵的孔,将卵置于孔前照光,即可验出蛇卵是否受精。若对个别蛇卵一时难以取舍,可另放一侧,待过段时间再重新检验。
     

    蛇蛋孵化


    需要放人温度、湿度表
     

     
           3、产后母蛇管理:

           刚产完卵(仔)的雌蛇体重明显减轻,体质显得相当虚弱,非常希望得到细心到位的照顾。产后雌蛇的体背后段脊柱两侧皮肤会出现较大的皱褶,这是产后蛇最显著的特征。产完卵(仔)的雌蛇,很少有护卵(仔)习性,一般在此期间不进食,继续消耗自身体内尚存的营养。但它产出后有大量饮水的习性,应人为的及时给与满足,让其尽快得到补充。如果发现有护幼卵行为的雌蛇,最好将其慢慢轰走,将卵拿出场外搞人工孵化,这样可促使雌蛇不因护卵而耽搁进食,体质会在短时间内恢复如初。由于产后蛇体质虚弱,喷水降温时不宜将水洒在蛇体上,以免由感冒引发肺炎,增加治疗上的难度。
     
           4、不同种类蛇卵不能混在一起孵化:

            不同种类的蛇,其蛇卵的孵化时间明显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类的蛇,由于生活环境或体质的差异,其产卵的时间亦有先有后,孵化时间肯定不一样已成事实。人工孵化蛇卵,大多将同一种类的蛇卵置于同一个孵化缸或器皿内,便于我们掌握孵化温度和湿度,有利于蛇卵尽量孵出。但是,如果将不同孵化期的蛇卵混在一起孵化,势必使孵化技术和入孵条件均难以控制和达到,是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化了。因此,此法不宜采用。
     

    蛇蛋孵化


    简单的蛇蛋孵化法,缸孵化蛇蛋法
     

     
           5、人为改变蛇的雌雄性别:

           在人工卵化蛇卵的过程中,根据实践发现,蛇卵由于孵化温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幼蛇出壳后雌雄比例的不同。因此,人工孵卵完全可以人为的改变幼蛇的性别。若想增加雌蛇的比例,只需将孵化温度控制在20~24℃,相对湿度在90%左右,孵出的全是雌蛇。将孵化温度调节在高于27℃,适度低于70%时,则孵出的大部分是雄蛇。如果将温度控制在24~27℃,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蛇卵经过45~50天左右就会孵出幼蛇;在这种温、湿度条件下孵出的幼蛇,雌、雄比例约各占一半。但是,温度若长时间高于27℃,湿度低于40%时,蛇卵多会干瘪而废,根本孵不出幼蛇来。
     
           6、仔蛇出壳前后的特征:

           蛇卵胚胎经过完整的孵化期在其卵壳内形成仔蛇。仔蛇将要出壳时,可见孵化处的沙土面上有潮湿状并相继出现泡沫(卵壳破裂,卵内液体外流所致),仔蛇临近出壳时以吻端的卵齿,将卵壳划破约1厘米长的破碎口,有的还可划破多个破口,并伴有泡沫样的液体溢出,沙土面上也见有泡沫液体。其后便见仔蛇漏出小蛇头,一有少许惊动便缩回壳内,如此反会复多次,待慢慢适应后,方才将头继续外伸,呈连续摆动状,随即全身爬出壳外。据不完全统计,仔蛇约经过20~24小时才完全出壳。刚出壳的幼蛇体形与成蛇一样可迅速爬行,活动敏捷,用手触之当即冲击扑咬。初出壳的幼蛇,在其腹部下面有一长约5厘米左右的脐带,脐带在爬行时会自动蹭掉,亦有在脱壳时挣断脐带。脐带脱落后,脐孔自行封闭,脐孔位于肛门前29~32腹鳞处。初出壳的仔蛇通常全身附着有粘液,尤以体后段居多,常见其全身粘有沙粒现象。约过10~20分钟后黏液会自然干燥,沙粒随之脱落,仔蛇则显得全身光滑,但活动频率明显削弱,少有扑咬行为,常呈蜷曲状态,与成蛇没什么两样。另外,仔蛇出壳还有一明显特征,那就是仔蛇大多夜间出壳,这与夜间相对安静的缘故有关。
     
           7、孵卵场所可以饲养幼蛇:

           若采取作为孵化场所的话,可以清除杂物后作为幼蛇的继续饲养场所。因大部分仔蛇出壳时正值秋季,秋风乍起的季节,昼夜温差已明显拉大,有的地方,特别是北方的寒冷地区显然已不适合幼蛇的生长。室内环境在此季节明显好于露天场所。所以,仔蛇出壳后可以将卵壳、孵化土、孵化缸一起移出室外,地面重新铺上消好毒的新鲜土,按照室内养蛇的方法可继续饲养幼蛇,无需再开辟利用其他的房间,以减少资金的重复投入。

    作者:蛇迷(文章完)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展开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