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蛇技术基本知识
一、蛇的活动规律
蛇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体温常是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体内的代谢率和活动也与体温变化息息相关。体温高时,代谢率高,活动频繁;体温低时,代谢率低,活动减弱。一般地说,从春末到初冬,是蛇类活动的黄金季节,特别是在骄阳似火的夏季和天高气爽的金秋,蛇类活动最为活跃,经常到处流窜,昼夜寻找食物,俗话说"七横八吊九缠树",就形象地说明了7、8、9这三个月是蛇类活动的高峰期。但是蛇类喜热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尤其是在炎夏的酷暑,它们喜欢在树荫、草丛、溪旁等阴凉场所生活栖息。从秋季到冬季,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蛇体内的代谢随之降低,当它的生理活动减慢到一定水平后,就逐渐进入到"冬眠"期。一般的毒蛇从11月下旬就已经开始不吃不喝,不蜕皮,相继入洞冬眠了,这时它们往往是几十条甚至成百条群集在位于高燥处的洞穴里或树洞里蛰伏过冬。待到翌年春暖花开,冰消雪融时,才从蛰伏状态中苏醒过来,并重新开始一年新的生活。从人洞到冬眠期大约需要三个月时间,主要依赖以脂肪形式贮藏在体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缓慢的补充来维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营养料。

养蛇场的眼镜蛇
毒蛇依其昼夜活动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喜欢在白天活动的,称为昼行性蛇类。如眼镜蛇、眼镜王蛇等。第二类是怕强光,喜欢在白天隐伏,夜间活动的,称为夜行性蛇类。如金环蛇、银环蛇、烙铁头等。第三类为喜欢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活动的(多在晚上及阴雨白天活动,耐寒性强),称晨昏性蛇类。如五步蛇、蝮蛇等。蛇类活动受温度的影响要比受光线的影响要大得多。如昼行性的眼镜蛇,在十分炎热的夏天,经常在夜间出现;晨昏性的蝮蛇在低温天气,常在中午前后阳光充足时出没,而夜间活动得很少。一般地说,蛇类活动较适宜的温度是20-30℃之间,其活动的最适宜温度为10-35℃。更有趣的是,生活在热带的蛇不单在冬季"冬眠",而且在炎热干旱的夏季亦需进行"休眠",动物学上称之为"夏眠"。为什么蛇要进行"夏眠"呢,原来,当热带炎热干旱的季节到来时,由于长时间不下雨,池塘、湖泊可能全部干涸,蛇和壁虎、鳄鱼、肺鱼以及草原中的龟类等动物一样,赖于生存的条件已变得不利。为了适应外界环境使之能继续生存下去,它们便转入"地下",深居简出,不食不动,进入"夏眠"状态,以求能度过炎热干旱的夏季。
二、蛇的生活习性
蛇的栖息环境因生活习性不同而有差异。如金环蛇,多在丘陵山地、水域附近活动,以夜间活动为主,鱼类、蛙、蜥蜴、鼠及蛇是它的美味佳肴;银环蛇多在水田、塘边及低洼湿地活动,活动亦在夜间,捕食鼠类、蜥蜴、蛙类、鱼类(泥鳅鱼最好)以及其他蛇类;眼镜蛇常在丘陵山坡及山脚下的灌木丛中和平原的墙基、石缝处、坟堆、向阳山坡活动,以捕食小哺乳动物、鸟类及其卵、蜥蜴、蛙类、鱼类和其他蛇类为主;五步蛇多在树旁、阴湿石隙、杂草中、溪旁石下活动,主要捕吃蟾蜍、蛙、鼠及蜥蜴为生;蝮蛇多在颓墙、废墟及村落前后或菜地中活动,主要食物是鼠、鸟、蜥蜴、蛙、鱼等;竹叶青多活动于丘陵山区溪边及草丛灌木中,早晚活动频繁,以鼠、鸟、蜥蜴、蛙类为食饵。总之,我国常见的各种蛇类,特别是毒蛇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是不相同的(见表1-2)。只有了解各种蛇类的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才能把蛇养殖好,并能预防毒蛇咬伤于未然,所以必须很好了解和掌握蛇的生活习性。
蛇的生理特性及其弱点
(一)视力差 蛇的双眼生于头部两侧。眼球由最外层的巩膜、中间层的角膜和内层的脉络膜组成。巩膜不透明,有保护眼球的作用;角膜透明,中央有圆形瞳孔;脉络膜上分布有血管及神经,含有许多黑色素。脉络膜向前伸延到晶状体前面形成一圈虹膜,由色素细胞及平滑肌组成,具有伸缩性;晶体呈圆球形,曲率不变,主要靠不同眼肌把物体移远或移近视网膜来聚焦,所以它的视力很差,1米以外的物体很难看见。
蛇的视觉也很不敏感,因其双眼生于头的两侧,视野重叠的范围极小,因此只有范围很小的双眼视觉。眼球后方没有视凹,视觉不敏锐,尤其对于静止的物体更是视而不见。只能辨认距离很近的活动的物体,这就是在投料饲养时毒蛇不吃已死的食物的缘故。
(二)听觉迟钝 蛇没有外耳和中耳,只有耳柱骨,没有鼓膜、鼓室和耳咽管,所以蛇不能接受空气传导来的声波。蛇只有内耳(包括听觉器--听壶、球状囊和平衡器--半规管、椭圆囊和中耳的耳柱骨),一端连于内耳的卵圆窗,另一端连于方骨附近的横骨上隅肌的内侧方,对于从地面传来的震动却很敏感,所以人在荒凉草地上劳动或行走时,用棍棒敲打地面或故意加重脚步行走,就能把蛇吓走,这就是"打草能惊蛇"的道理。
(三)行动时折转困难 蛇没有脚,行动时主要靠附着于脊柱上一系列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所产生的力量才能向前爬行的。由于脊柱的两侧各有一组肌肉,一侧收缩而另一侧舒张,这样会使蛇体弯曲起来。这种一张一弛的波浪式运动,能从头至尾在身体两侧以相反的位置传递过去。如果这种波浪运动在传递过程中没有遇到阻碍物,这些肌肉活动所形成的弯曲就会毫无阻力地通过全身,但是如果地面凹凸不平或坎坷狭窄,弯曲运动会受到干扰,并在每一个接触点上都会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只有大于蛇的滑动摩擦时,才能使蛇向前运动;另一方面,因为蛇的肺活量较小,爬行一段路程后,就会觉得力不从心,气喘吁吁,所以蛇怎么也比不上人跑得快,就是这个缘故。又因为蛇的椎体活动受到一定角度的限制,使其不能转折掉头,故捕蛇能手多在蛇的后面把蛇尾抓住,就可以避免蛇的伤害。
(四)蛇蜕皮期间易捕捉 蛇体由于生发层细胞的不断分裂,形成一种新的生活细胞层和角质层,在酶的作用下,旧的生活细胞层被溶解,使旧的表皮角质层能与新生的细胞层分离开来,这样蛇体可借助环境中的石块或树枝,把上下颌的表皮磨开并逐渐向后翻脱,这种蛇蜕,中医称龙衣。蛇的体表无汗腺,且易于角化,所以蛇每年要脱皮3-8次。如果每年养蛇100条,可获龙衣2-3公斤,单蛇蜕这一项收入,就能获300多元。由于蛇在脱皮期间,需要消耗体内大量的养料,常使蛇处于半僵状态,这个时期的毒蛇不仅体瘦、乏力,而且性情温柔、极易捕捉,很少会伤害人。
(五)嗅觉灵敏 蛇的舌细长、尖端分叉。舌体由多种连向(纵向、左右向、背腹向、斜向等)的横纹肌组成,横纹肌内有丰富的纤维分布于其中,它能不断地伸缩,所以蛇的舌尖是非常灵活的。因为蛇舌上的皮肤组织中没有味蕾,故无味觉功能,但它却是嗅觉的重要辅助器官。蛇舌经常伸出口外,搜集空气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并粘附或溶解于湿润的舌面上,再把它运送人锄鼻器中,然后再产生出嗅觉来。一般地说,蛇是喜腥味而恶芳香气味的,所以身上带有芳香浓郁气味的药物(如雄黄等)的人是可以驱蛇的。五步蛇的颊部有一对"颊窝",称为"热测位器",对红外线特别敏感;位于头部两侧外鼻孔与眼之间的三角形陷凹的内膜上有一层约10-15微米厚度的薄膜,膜上密布有从三叉神经分支而来的神经末梢。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通过神经末梢及三叉神经传导到中枢,这样就会产生温差感觉。如果在五步蛇周围出现有老鼠等恒温动物活动时,五步蛇不仅能觉察出来,并能确定该动物的位置,随之进行追踪并加以袭击吞灭之。所以颊窝是一种有助于蛇类觅食的特殊器官,这种特殊器官更有利于蛇在夜间觅食。研究发现五步蛇之所以具有扑火习性,亦与颊窝上的"热测位器"有关。
购买蛇的挑选
1、先看一下蛇有没有精神,可以用手捉住蛇的颈部,再向着它的头吹一口气,如果它是活跃的,它会立刻做出攻击的动作。
2、看体型胖瘦如何,健康的蛇都是肌肉饱满有力的。当蛇蜷曲的时候,你可以一手捉着蛇头,一手捉着蛇尾,慢慢往两边拉,健康的蛇的反抗力会比较大。
3、看蛇皮的颜色如何,依照对品种的认知,选择颜色深,纹路清晰,油亮的。皮肤如果皱巴巴、毫无光泽的就不要买。
4、看是不是有些鳞片翻起来,蛇身上有没有伤疤或者溃烂之处,留意腹部有没有出现霉斑。
5、如果可以的话,掰开蛇的嘴巴,看它的鼻孔和嘴巴是不是有液体或半固体的分泌物,有的话可能感冒或烂嘴病。
6、看蛇的排泄物是否为半软的块状,如果是绿色糊状物的,那么可能蛇已经有肠胃炎了。 可以的话,让店主示范喂食一次,这是用来评估蛇类个体是否健康且正常进食的一个很好的依据。
7、在同一个蛇箱里面,最好挑选那些在明亮处缓缓爬行的个体,而不要挑选那些老是窝在暗处不活动的个体。如果你发现同一个蛇箱里有一条蛇的鼻孔或嘴巴有液体或半固体的分泌物,又或者常常打开嘴巴做打哈欠的姿势的。那你最好把那整箱的蛇都放弃,因为蛇类的传染病可以蔓延得很快。
越冬注意
蛇类10月初逐渐冬眠,冬眠时间大约在150天~160天之间。在这段漫长的寒冷日子里,怎样才能确保人工养殖的蛇类们在蛇场内安全越冬呢?
注意优化环境 当初建造蛇场时就要考虑采光纳温问题,可建在山岭或村庄的南面向阳处。蛇类为了躲避低温会本能地寻找最佳栖息环境,一般情况下单条独居的蛇极少,雌雄穴的较少,七八条或数十条群蛰的最多,成群蛰居能使洞穴温度增高3℃~5℃。为了利于蛇类安全越冬,应考虑把蛇场做大一些,让蛇群居冬眠。
注意保温保湿 设计建造好越冬蛇场,必须满足温度、湿度、空气流通3个条件,即温度稳定在10℃~12℃,相对湿度控制在70%~90%,根据以上要求,越冬蛇室最好建成地下式,四周用砖砌好,设内外两条走道,蛇室与外界连接的门成“S”形开设,蛇室顶部设有活动通气的盖板,蛇室四周及顶部覆盖1.0米~1.5米厚的土层。蛇可装在木箱或缸内置越冬房过冬,亦可在地面铺一层细沙(绝不能铺稻草),将冬眠的蛇直接放在沙地上越冬。
注意供食充足 适当增加饵料投放量,使蛇类们吃饱吃足,有足够充沛的体力抵御严寒。饵料以新鲜的鱼、蛙、蜥蜴、鸟、老鼠及其它小型哺乳动物为宜。
注意暂停取毒 毒液是蛇的重要消化液。它在体内不断地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在蛇冬眠时,千万不要捕捉蛇,硬性地吸取其毒液。否则会使蛇体受损,影响功能恢复,以致引起死亡。
注意温度管控 将越冬蛇室的室温严格控制在10℃~12℃之间,低时用蒸气管或电热丝升温,高时可打开顶端通气筒由“S”门导入新鲜的冷空气,同时将有害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排出。室温不能骤高骤低,应该保持恒温,否则蛇会因不能适应气温剧烈变化而大量死亡。可在蛇窝的盖板上面覆盖20厘米厚的稻草,蛇窝的通道门要紧闭,以免冷空气吹进去。当外界气温下降到零摄氏度时,应采取防寒措施,即在每一格蛇室中垫上干草、纸屑、旧麻袋或破棉絮等,进行保温。还可加挂适量的25瓦蓝色灯泡来增温。
蛇钩一般适用于中大型而且行动较缓慢的毒蛇(例如五步蛇,圆斑蝰),较小的蛇钩用于小型的毒蛇(如蝮蛇,极北蝰)。 用蛇钩时,手务必在蛇攻击范围之外,像竹叶青,烙铁头等颈部细长的蛇,攻击范围很大,必须相当留意。 还有,如非有熟练的技术,蛇钩不适合用来捕捉速度快,或体型过于庞大的毒蛇(如眼镜王蛇,大型眼镜蛇)。 因为蛇很容易就能从蛇钩上逃脱。
蛇夹理论上对任何一种中大型蛇类都适用,(一些超大型的蛇可能要用两把)但操作需要熟练的技巧,因为蛇的脊椎骨相当脆弱,如操作不当很容易夹伤蛇。
皮手套只适用于毒牙短,咬力较弱,或后沟牙的毒蛇。 但是,在购买前一定要清楚其强度是否足够,这一点相当重要。 且勿因贪图便宜而买些质量不过关或是用于捉无毒蛇的羊毛手套。一般来说,拥有超过5CM前沟牙,或10CM管牙的毒蛇,皮手套对它们就已经不适用了,应该用蛇钩取代。
适合的蛇种:
初次饲养毒蛇者: 林蛇,虎斑游蛇。(低毒性)
有一定经验的养家: 蝮蛇,环蛇,小型响尾蛇或竹叶青(毒性较低或性情较温和)
有相当经验的养家: Naja属眼镜蛇类,圆斑蝰,五步蛇,大型响尾蛇类(攻击性,毒性强)
专家: 黑曼巴,眼镜王蛇,泰攀蛇(毒性极强,个体极大或攻击性极强)
几种容易引起养家麻痹大意而造成事故的毒蛇:
虎斑游蛇: 咬人一般症状很轻,所以很多养家都是空手捕捉,然而,这种蛇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在日本,中国, 新加坡都出现过重伤病例。
环蛇: 表面看起来温和,很少咬人。然而环蛇属的每一种蛇都有迅速致命的能力,绝不适合”上手”,而且在夜间此类蛇攻击性大增。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展开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
-
养蛇一年能长多大?
- 发布时间:2022-11-16
-
养蛇技术教学哪里最好最正规?
- 发布时间:2022-11-02
-
吃蛇肉的危害?吃蛇肉需要注意什么?
- 发布时间:2023-02-23
今日头条
-
毒蛇青蛙当场宰杀 生态失衡谁来买单
- 发布时间:2013-07-01
-
中国八三年蛇灾,关于1983年中国蛇...
- 发布时间:2018-11-14
-
四川发现一罕见巨蟒 四川发现罕见55...
- 发布时间:2017-09-12
-
驴交配、母驴配种周期及相关繁殖技术
- 发布时间:2019-08-06
-
蛇缠腰的图片
- 发布时间:2016-03-23
-
蛇生殖器图片 公蛇双生殖器您知道什么...
- 发布时间:2018-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