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蛇科】蛇类有哪些毒蛇和无毒蛇

  • 时间:2015-06-02
  • 浏览:0
  • 来源:毒蛇网
  •       导读:【游蛇科】蛇类有哪些毒蛇和无毒蛇?游蛇科是一种大的蛇类科,我们通常人工养殖的毒蛇大都是游蛇科的蛇类,其中包括毒蛇和无毒蛇品种。这类蛇是由各种类型的蛇共同组成的1个游蛇科,种类非常多,大约占整个蛇类的一半以上,按其有无毒可分为两类。无毒的游蛇属于游蛇亚科,大约有250个属,又是游蛇科里种类最多的。下面毒蛇网小编 就来给各位蛇友介绍一下游蛇科类的一些毒蛇和无毒蛇品种:

    【游蛇科】蛇类有哪些毒蛇和无毒蛇

     
           另一类具有轻微毒性的游蛇是属于后沟牙类毒蛇,包括有仰鼻蛇亚科和侧鼻蛇耳科的毒蛇,大约有20个,属。游蛇科蛇绝大多数产于热带国家,但澳洲游蛇很少,在热带国家里尤以产后沟牙类毒蛇为最多,寒、温带国家较少。例如,美国约有36个属的游蛇,但其中只有6个属是属于后沟牙类的毒蛇;然而在南美洲热带地区有48个属的游蛇,其中就有1/3为后沟牙类毒蛇。又如,欧洲地区有17个属的游蛇,但只有3个属是后沟牙类毒蛇。除澳洲外,可算欧洲地区产后沟牙类毒蛇为最少;在我国广大的热带地区也只有6种后沟牙类毒蛇,而且只在南方各省发现。但无毒的游蛇种类很多,分布也很广。
     
          游蛇科蛇在食性方面,一般都以鱼、蛙、蜥蜴、小鸟及鼠类等小型脊椎动物为食,有些蛇食性很特化,专以其他蛇类为食。如美洲王蛇,是无毒蛇,不但能食其他无毒蛇,也能食有毒蛇。我国产的某些锦蛇也有这样的食性;有些则专以鸟蛋为食。例如,非洲食蛋蛇和印度食蛋蛇的咽部具有特化的“锯蛋器”;我国产的鼠蛇和锦蛇能偷各种鸟蛋。一些蛇则专以蚯蚓为食,如我国产的山溪后棱蛇及钝尾两头蛇等;还有些蛇专以蜗牛或蟹为食等。游蛇科一般都具有发达的眼睛、宽的腹鳞和长的尾,躯干都较粗向尾部渐细,也向颈部变细,头部明显比颈部宽一些,但头并不很大;头部鳞片数量少、大而对称,身上鳞片排列比较整齐,但因游蛇科包括有各种生态类群的蛇,因而在特征上略有变化。陆生种类蛇比较正常,变化很少;穴居种类蛇身体略呈圆柱状,头较钝,尾也钝短,适应掘土生活;树栖种类蛇则头长、体长及尾长,腹鳞更为特化,具有隆棱,以便爬树,尾能缠绕树上;水生种类蛇体形变化较少,但鼻孔箭具有瓣膜,以适应水中生活。
     
           我国馰游蛇科蛇也很多,现仅介绍常见的游蛇亚科无毒蛇。


    【游蛇科】蛇类有哪些毒蛇和无毒蛇

     
           1、陆栖游蛇科类:
     
          (1)火 赤链  又名赤链蛇、红斑蛇,分布很广,在我国南北广大斑区较为常见,生活于田野及村庄附近;体长可达1.2米,背黑色,有70 条左右窄红色横纹,头部鳞片黑色,有明显红色边;通常以鱼、蛙、蜥蜴为食。
     
          (2)黑眉锦蛇  又名黄颌蛇,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河北省也有发现;喜在房屋内及其附近居住,尤其爱偷食鸡蛋,在高山、草原、园地等处亦有其踪迹,体长达1.5 米以上,眼后有两条明显黑纹延伸到颈部,形如黑眉,故名黑眉锦蛇,背面棕灰色或土灰色,体后有4 条纵走黑带,腹部黑白色相间,常以蛙、鸟、鼠为食,性较凶暴,遇人时竖起头作攻击状。
     
           (3)颈棱蛇  又名伪蝮蛇,分布于我国南方,生活在高山草丛中。体长60一  80厘米,头部略呈三角形,颈部明显,背顶黑褐色,上下唇红砖色,喉部土黄色,背部有方形及椭圆形黑褐色斑纹,腹部黑褐色。以两栖类动物为食。

    【游蛇科】蛇类有哪些毒蛇和无毒蛇


     
          2、树栖游蛇科蛇类:
     
          如过树蛇分布于我国云南及海南省,常栖息于树上,亦见于陆地。体长约1 米,尾很长,约30厘米,能缠绕树枝,体背主要为棕绿或蓝绿色,后端褐色。以蛙及蜥蜴为食。真正树栖的蛇如翠青蛇,又名青竹标、小青、青龙。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是山区森林中常见的树栖蛇。体长约1 米,尾长20厘米,体背侧呈鲜草绿色,腹面淡黄绿色,极为美丽。性温和,不咬人,主要以蚯蚓或昆虫为食。


    【游蛇科】蛇类有哪些毒蛇和无毒蛇

     
          3、穴居游蛇科蛇类:
     
          如钝尾两头蛇,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高山及平原均有,喜穴居。体长26-  36厘米,头钝,尾钝圆。尾端有像头的形状和斑纹,且有作为头部的行动习性,初看很像两端都有头的样子,故常被人误为是有两个头的蛇。其体色一般为灰黑或灰褐色,有网状或纵走斑纹,腹部有的呈橙红色。主要以蚯蚓为食。


    【游蛇科】蛇类有哪些毒蛇和无毒蛇

     
          4、水生游蛇科蛇类:
     
          如水赤链游蛇又名水游蛇,是我国南方各省最常见的水生无毒蛇,生活于水 田及池沼的污泥中。体长60一  70厘米,背面灰褐色,体侧看黑色横纹,两黑色斑之间橙黄色。喜食黄鳝、泥鳅等鱼类。另一种山溪后棱蛇,分布在我国甫方田地,生活于山洞中,喜潜在岩石、沙砾及腐烂植物之下,晚上易于发现,离水后不能长久生活。体长约40厘米,体背呈橄榄棕色,有规则的黑纵纹,腹面色浅无斑纹。以蚯蚓为食。
     
          另外,我国产轻微毒性后沟牙类游蛇科蛇还包括两个亚科:一是仰鼻蛇亚科毒蛇,其特征是鼻孔都朝上,位于吻的上方,且都为水生种类,常见的有泥蛇,又名中国水蛇。该蛇只产于我国南方各省。体长50--- 70厘米,背侧为橄榄色,有黑色纵斑,腹面黄色。栖于稻田、池塘及水沟等地,以鱼为食。二是侧鼻蛇亚科毒蛇,其特征是鼻孔位于吻的侧方,都为陆生或树栖种类。常见的如繁花蛇,又名褐斑蛇,分布在南方各省。体长约80厘米,背灰褐色,每侧有明显交互排列的暗褐色斑点两列,头顶有“人”形条纹,腹面白色。栖息于山区丛树上,被惊扰时头昂起,弯曲成S 形,能向前伸直,作攻击动作,尾长能缠绕树干,也能摆动。
     
    作者:蛇迷(文章完)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展开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