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兽纲 - 奇蹄目品种

  • 时间:2020-12-25
  • 浏览:0
  • 来源:毒蛇网
  •    导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兽纲 - 奇蹄目品种,奇蹄目(学名:Perissodactyla )是哺乳动物下的一个目,因趾数多为单数而得名。原始奇蹄动物的脚趾是前四后三,现生的奇蹄动物貘就是这样的脚趾结构。奇蹄目成员胃简单,不具备偶蹄目部分成员那样多的胃室,但盲肠大而呈囊状可协助消化植物纤维。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兽纲 - 奇蹄目品种

    一、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1、马科  Equidae
       马科是奇蹄目中的一科,史前种类曾经非常繁盛及多样化,现仅存马属一个属。虽然如此,马科动物依然是现存奇蹄目动物中种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史前马科曾广泛分布于美洲、欧亚大陆和非洲,其中,美洲一直被视为马科的演化中心。现代马科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成员包括马、驴和斑马,大多数野生种都处于濒危状态。
       2、蒙古野驴  Equus hemionus  Ⅰ级
       蒙古野驴(学名:Equus hemionus):外形似骡,体型介于家驴和家马之间,体长可达260厘米,肩高约120厘米,尾长80厘米左右,体重约250千克。吻部稍细长,耳长而尖。尾细长,尖端毛较长,棕黄色。颈背具短鬃,颈的背侧、肩部、背部为浅黄棕色,背中央有一条棕褐色的背线延伸到尾的基部,颈下、胸部、体侧、腹部黄白色,与背侧毛色无明显的分界线。
       3、西藏野驴  Equus kiang  Ⅰ级
       西藏野驴(学名:Equus kiang):是所有野生驴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平均肩高为140厘米。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头部较短,耳较长,能够活转动。吻端圆钝,颜色偏黑。全身被毛以红棕色为主,耳尖、背部脊线、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颜色深,吻端上方、颈下、胸部、腹部、四肢等处被毛污白色,与躯干两侧颜色界线分明。它们外形似骡,体形和蹄子都较家驴大许多,显得特别矫健雄伟,因此在当地人们常常把它们叫做“野马”。
       4、野马  Equus przewalskii  Ⅰ级
       普氏野马(学名:Equus ferus、Equus ferus ssp. przewalskii):体长约210厘米,肩高约110厘米,尾长90厘米,体重350千克。头部长大,颈粗,耳比驴短,蹄宽圆。外形似家马,但额部无长毛,颈鬃短而直立。夏毛浅棕色,两侧及四肢内侧色淡,腹部乳黄色;冬毛略长而粗,色变浅,两颊有赤褐色长毛。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兽纲 - 奇蹄目品种

    二、奇蹄目动物学史

       已知最古老的奇蹄目动物是发现于北美和欧洲的大约5500万年前的始马,又被译名为始祖马,因为它是最早的马化石。亚洲也发现过此属动物,但时代稍晚。北美是马科进化发展的中心,早第三纪期间,由早始新世的始马几乎直线地发展出山马、后马、中马、细马。其他大陆这时虽也曾有马类的发展,如中国的黔马 ,但不是进化的主支。新第三纪期间,马类多次由北美迁往其他大陆 ,中国中新世的安琪马 ,中新-上新世的三趾马都是由北美迁入的 。第四纪的真马也源于北美。
       在第三纪初期,多数奇蹄目是小型动物,最古类型的前肢各有4趾,后肢均为3趾。在各地发现的中、上新统的三趾马化石,四肢两旁的侧趾逐渐缩小,而现存马科动物的四肢侧趾甚至消失,第3趾高度发达,同时四肢也高度特化,肱骨和股骨很短,桡骨和胫骨特别延长,这反映出马科动物的远祖从适应森林泥土跃行到逐渐适应草原奔驰的过程。
     
    作者:蛇迷(文章完)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展开全部内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2641687017@qq.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