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毒蛇不好惹 节假日远足要当心

  • 时间:2013-09-18
  • 浏览:0
  • 来源:毒蛇网
  •      导读:秋季毒蛇不好惹 节假日远足要当心!!    每到秋季,就是毒蛇肆意的时期,因为,毒蛇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来维持冬眠时的消化,就会大量的觅食,此时,毒蛇的新陈代谢旺盛,食量也会大增,活动的范围加大,就会容易碰倒人,造成咬伤的危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条毒蛇新闻的报道。


    毒蛇新闻


    吓死人的毒蛇场面
     
         为了 秋季是蛇伤人事件的高发期,9月、10月是蛇类冬眠前捕食补充营养的关键时期,蛇类活动频繁。中秋国庆假期临近,不少市民决定外出远足,而草丛山林都是蛇类频繁出没的地方。据介绍,我市现有的蛇种类很多,一般来说,足以致命的只有蝮蛇,因此,提醒市民一定要当心,防患于未然。
     
            1
     
            走在草丛或溪边
     
            随手带个小木棍
     
            郊游也能被蛇咬?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平日出游并没有对此太在意。陈女士说,“在我印象中,被蛇咬伤只会发生在深山老林。”据介绍,近些年来,人类的一些活动破坏了野生蛇类的栖息地,因此,蝮蛇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市民郊游或在田间地头都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蛇种不同,活动时间也不同,蛇主要集中在白天9时至15时和晚上18时至22时活动。远足时要避开人迹罕至的草丛、密林等。
     
            医生提醒市民,出外游玩,特别是走在山上、草丛或溪边,最好带上长棍或竹竿,边走边敲打路边,如果有蛇,它会迅速逃跑,一般不会主动攻击。
     
            另外,蛇的攻击点大多集中在腿部,因此最好穿高帮鞋和长裤。由于蛇害怕风油精的味道,也可在腿上或身上抹上风油精。
     
            如果要在草丛里休息或露营时,可在周围撒雄黄、石灰粉或水浸湿了的烟叶。见到毒蛇后要保持镇定安静,不要突然移动或奔跑,应绕行或退后,被蛇追逐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碰到小蛇也不要主动攻击,因为刚孵化出来的小蛇比大蛇毒性更大。
     
            2
     
            被蛇咬后
     
            应第一时间挤出毒液
     
            无毒蛇咬伤后有四排细小的牙痕,毒蛇咬伤通常是一两个或三个比较大而深的牙痕,有的毒蛇甚至有两排毒牙。蛇毒主要是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只能在血液中才能起到相应作用,而毒液接触到皮肤或唾液则不会对人产生危害。
     
            毒蛇咬伤人后有六大特征,牙痕、疼痛、肿胀、出血、坏死和全身症。如果发现被毒蛇咬伤,应该第一时间往心脏远端挤压伤口把毒液挤出来,然后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绑扎法,用布条或绳子等物在伤肢近侧5~10厘米处予以绑扎,减慢血液回流和毒素扩散,但要每隔20分钟松绑1~2分钟,防止肢体淤血坏死;冰敷法,在绑扎的同时用冰块敷其伤肢,可减慢蛇毒吸收;伤肢制动,受伤后要尽量避免走动和奔跑,患者保持镇静,忌惊慌失措四处乱跑。最重要的是要尽快送往当地医院作初步处理,之后根据需要送专科医院诊治。
     
            据介绍,我市唯一一所能救治蝮蛇咬伤的专科医院是旅顺口区中医院,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向阳街。该院在原有中西医诊疗方案的基础上,自行改良的蛇药胶囊(内服)和蛇药粉(外敷)对蝮蛇咬伤有良好效果。本报记者 修孟青
     
         
            我市都有哪些蛇
     
            按照毒性大小,大连地区现有的蛇可分为三类:无毒蛇、微毒蛇和剧毒蛇。无毒蛇主要包括赤峰锦蛇白条锦蛇,多栖息于山区、郊区等地。微毒蛇主要有虎斑游蛇(虎斑颈槽蛇)和赤链蛇,这两种蛇生存于大连各地的山野郊区。它们的毒液是以血液毒为主的混合毒素,但只会对冷血动物起较强的作用,因两者的毒牙都长在后面,一般来说,即使被咬伤也不会致命。我市现有的蛇类中只有蝮蛇有剧毒。 
     
    作者:蛇迷(文章完)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展开全部内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26416870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