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颈槽蛇】资料品种简介

  • 时间:2015-12-26
  • 浏览:0
  • 来源:毒蛇网
  •      导读:【缅甸颈槽蛇】资料品种简介,缅甸颈槽蛇(学名:Rhabdophis leonardi)为游蛇科颈槽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缅甸游蛇。分布于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西藏、四川等地,一般栖息于中山带农耕区附近的草丛中。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1250至285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上缅甸。
     
         中文学名:缅甸颈槽蛇
         中文别名:缅甸游蛇
         二名法:Rhabdophis leonardi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爬行纲
         目:有鳞目
         科:游蛇科
         属:颈槽蛇属
         种:缅甸颈槽蛇
         分布:缅甸
     
         1、缅甸颈槽蛇科学分类: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爬行纲 Reptilia
         目:有鳞目 Squamata
         亚目:蛇亚目 Serpentes
         科:游蛇科 Colubridae
         属:颈槽蛇属Rhabdophis
         种:缅甸颈槽蛇 R. leonardi
     
         2、缅甸颈槽蛇简介:
     
         全长1米左右,尾长占全长的五分之一左右,身体圆柱形,头较小,与颈区分不明显。鼻间鳞前端窄,鼻孔背侧位;眼小,背侧位;前额鳞单枚,甚宽,其两外侧扩展至头侧;颊鳞长,后端人眶;无眶前鳞,眶后鳞2;颞鳞1+2(1);上唇鳞8(3-2-3)为主;下唇鳞10,前4或5枚接前颔片;颔片2对,前对约为后对长的2倍。背鳞通身17行,除最外行其余微棱,腹鳞159~167.肛鳞二分,尾下鳞55~59对。背面暗橄榄褐色,体侧具多数淡黄色横斑,左右横斑彼此交错或在背中线相连;腹面色白或偶有灰点斑。雄性头腹前端鳞片(如颏鳞、颔片和前4~5对下唇鳞)上有多数疣粒,雌性则无。
     
         3、缅甸颈槽蛇习性:
     
         缅甸颈槽蛇,本种为缅甸特有种,属日行性蛇类,通常出现在阔叶林边缘地带,也会出现在人烟较为稀少的开垦地,本种性情温和,但受刺激时颈部会变得上下扁平以威吓敌人。
     
         4、缅甸颈槽蛇繁殖方式:
     
         缅甸颈槽蛇是卵生繁殖蛇类,和大多数蛇类一样。
     
         5、缅甸颈槽蛇食性:
     
         缅甸颈槽蛇主要以小型蛙类或蚯蚓等为食。
     
         6、缅甸颈槽蛇体形特征:
     
         缅甸颈槽蛇小型无毒蛇,体长约70公分,体色大致呈橄褐色,有黑色、黄褐色和白色斑纹,夹杂有黑色与白色斑点。头相对小,呈狭椭圆形,眼下方和嘴角上各有一块大型黑斑。颈部有一条粗而明显的黑色V型斑,且黑带前面带有橘色区块;体鳞15列,尾细长。
     
         7、缅甸颈槽蛇图片:

    缅甸颈槽蛇

    缅甸颈槽蛇

    缅甸颈槽蛇

    缅甸颈槽蛇

    缅甸颈槽蛇
     
         8、缅甸颈槽蛇视频:
     
    作者:蛇迷(文章完)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展开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