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斜鳞蛇亚种】资料品种简介

  • 时间:2015-12-26
  • 浏览:0
  • 来源:毒蛇网
  •      导读:【中华斜鳞蛇亚种】资料品种简介,斜鳞蛇中华亚种(拉丁名:Pseudoxenodon macrops
    英文名:Big-eyed mountain keelback),一般全长500~1000mm,2雄头体长525及552m,尾长141及148mm;5lt住头体长474~613mm,尾长104~157mm。国内外均有分布。
     
         中文学名 斜鳞蛇中华亚种 
         拉丁学名Pseudoxenodon macrops
         界 动物界 
         科 游蛇科
     
         1、中华斜鳞蛇基本信息:
     
         拉丁名:Pseudoxenodon macrops
         英文名:Big-eyed mountain keelback
         其它名:分类地位: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爬行纲 > 有鳞目 > 游蛇科 > 斜鳞蛇属
         保护级别:国家三有
         濒危等级:无危
         可信度:3级可信度
         野生驯化:野生
         水生陆生:陆生
         重庆特有种:否
         重庆模式种:否
         产地:中国和国外均有分布
         引进来源:
         引进时间:
         市外分布:四川
         特有地区:
     
         2、中华斜鳞蛇识别特征:
     
         一般全长500~1000mm,2雄头体长525及552m,尾长141及148mm;5lt住头体长474~613mm,尾长104~157mm。头长椭圆形,与颈区分明显;颊鳞1枚;眼较大,瞳孔圆形,眶前鳞1枚,眶后鳞3枚;颞鳞2+2(3)或1(2)+35上唇鳞7,2-2-3式,或8,3-2-3式;下唇鳞8~10枚,前4或5枚切前颔片,左右颔片间常有品字形排列的3枚小鳞将其全部隔开。体前段背鳞显著斜列,故名斜鳞蛇。通身背鳞19-19(17)-17(15)行,除外侧1~2行平滑外,均起棱,腹鳞雄性153~156枚,雌性153~163枚;肛鳞二分;尾下鳞双行,雄性61~68对,雌性57~66对。头背蓝绿色,上唇鳞浅黄色,鳞沟黑色;头腹面浅黄或浅黄褐色,有黑斑。通身灰绿色,背中线和背侧有浅色细横纹;腹面浅黄或桶黄色,有略呈方形的黑斑。斜鳞蛇色斑变异大,但共有的特征是颈背有一深色箭形斑,躯尾背面有由4个横斑围成的浅色短横斑几十个,以及部分上唇鳞沟黑色等。
     
          3、中华斜鳞蛇生物现状:
     
          保护及保存现状:自然野生
          主要用途和价值:环保及生态用途
          开发利用现状:野生未开发利用
          保护建议:不详
          遗传多样性:不详
     
         4、中华斜鳞蛇有毒吗?
     
         中华斜鳞蛇是斜鳞蛇中国亚种,是我国的一种无毒蛇,咬伤不会造成中毒反映,各位蛇友放心。
     
         5、中华斜鳞蛇图片:

    中华斜鳞蛇

    中华斜鳞蛇

    中华斜鳞蛇

    中华斜鳞蛇
     
         6、中华斜鳞蛇视频:



     
    作者:蛇迷(文章完)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展开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