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后棱蛇】资料品种简介

  • 时间:2015-12-26
  • 浏览:0
  • 来源:毒蛇网
  •      导读:【莽山后棱蛇】资料品种简介,莽山后棱蛇是一种主要生活莽山的后棱蛇属蛇种,现已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莽山后棱蛇隶属于蛇目游蛇科后棱蛇属。一般栖息于山林小沟小溪之中。主要特征是个体小,头颈区分不明显,背面呈暗橄榄褐色,体侧具有淡黄色横斑,左右横斑彼此交错排列或背中线相连。
     
         中文学名:莽山后棱蛇
         英文名:After MangShan edges snake
         二名法:Opisthotropis cheni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爬行纲(Reptilia)
         亚纲:双孔亚纲(Diapsida) 、鳞龙次亚纲(Lepidosauria)
         目:有鳞目(Squamata)有资料划归蛇目(Serpentiformes)
         亚目:蛇亚目(Serpentes)
         科:游蛇科(Megapodiidae)
         亚科:游蛇亚科
         属:后棱蛇属(学名:Opisthotropis)
         种:莽山后棱蛇
         分布:是南岭地区的特有物种。
     
         1、莽山后棱蛇外形特征:
     
         小形水栖蛇,全长500~600mm,尾长占全长的五分之一左右,身体圆柱形,头较小,与颈区分不明显。鼻间鳞前端窄,鼻孔背侧位;眼小,背侧位;前额鳞单枚,甚宽,其两外侧扩展至头侧;颊鳞长,后端人眶;无眶前鳞,眶后鳞2;颞鳞1+2(1);上唇鳞8(3-2-3)为主;下唇鳞10,前4或5枚接前颔片;颔片2对,前对约为后对长的2倍。背鳞通身17行,除最外行其余微棱,腹鳞159~167.肛鳞二分,尾下鳞55~59对。背面暗橄榄褐色,体侧具多数淡黄色横斑,左右横斑彼此交错或在背中线相连;腹面色白或偶有灰点斑。雄性头腹前端鳞片(如颏鳞、颔片和前4~5对下唇鳞)上有多数疣粒,雌性则无。
     
         2、莽山后棱蛇生活习性:
     
         此蛇见于山溪或小河流水中,白昼隐藏于岩洞、石下、沙砾或杂草间,晚上或黄昏外出活动觅食。此蛇也曾见于农耕地灌溉渠旁的杂草中,食物为半水栖寡毛类环节动物。
     
         3、莽山后棱蛇保护措施: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4、莽山后棱蛇发现:
     
         继上世纪80年代发现“小青龙”莽山烙铁头蛇 后,陈远辉又陆续发现另两个新蛇种:“莽山后棱蛇”(无毒小型水栖蛇)和“莽山钝头蛇”(无毒蛇)。我国生物界科研机构为褒奖陈远辉的杰出贡献,1999年将前者命名为“陈氏后棱蛇”。
     
         2007年7月,广东首次发现莽山后棱蛇的身影,引起轰动,目前该物种是南岭地区的特有物种。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5、莽山后棱蛇有毒吗?
     
         莽山后棱蛇是游蛇科、后棱蛇属的一种无毒蛇,主要分布在南岭地区,是该地区特有的蛇种。也可以作为宠物蛇饲养。
     
         6、南岭惊现“莽山后棱蛇、钝尾两头蛇”
     
         昨日,记者从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获悉,第二届“粤港大学生志愿者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活动”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处落下帷幕。粤港两地8所院校的大学生深入南岭发现,2008年的雪灾并未将南岭的珍稀野生动物一网打尽,此次野外调查就发现了南岭地区特有物种莽山后棱蛇的身影,而奇特的钝尾两头蛇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主办方之一的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龚世平博士告诉记者,夜间调查发现,南岭的物种颇为丰富,就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的两栖爬行动物而言,虽然经历了2008年的冰雪灾害,许多种类仍比较容易发现。此次夜间调查就发现了中华蟾蜍、花臭蛙、福建大头蛙的数量相当不错,省重点保护的棘胸蛙的身影也颇多。此外还录得了黑眶蟾蜍、泽陆蛙、沼水蛙、华南湍蛙、斑腿树蛙、变色树蜥、铜蜓蜥、北草蜥、翠青蛇、原矛头蝮、钝尾两头蛇等两栖爬行动物。
     
         龚世平说,钝尾两头蛇很有趣,其尾部尾部形状、粗细、花纹与头部相似,且有相似的黄色斑,初看很像两端都是头的样子,故此名为两头蛇。
     
          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此次夜间考察的时候发现了莽山后棱蛇。龚世平告诉记者,2007年7月,广东首次发现莽山后棱蛇的身影,引起轰动,目前该物种是南岭地区的特有物种。据介绍,科考人员去年也发现了莽山后棱蛇,显示2008年大自然的雪灾并未对南岭的物种造成致命性打击。“留下来的都是经历自然灾害的各自种群的精英,更有利于该物种的生存和繁衍。而死去的多是老弱病残者。”龚世平说。(来源: 广州日报)
     
         7、莽山后棱蛇图片:

    莽山后棱蛇

    莽山后棱蛇

    莽山后棱蛇

    莽山后棱蛇

    莽山后棱蛇
     
         8、莽山后棱蛇视频:
     
    作者:蛇迷(文章完)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展开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