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钩盲蛇】资料品种简介

  • 时间:2015-12-14
  • 浏览:0
  • 来源:毒蛇网
  •      导读:【白头钩盲蛇】资料品种简介,蛇名白头钩盲蛇,为盲蛇科钩盲蛇属的一种。特征为鼻鳞不全裂。无毒,体呈圆柱形,从头到尾粗细相似,尾短、周身被大小一致的、覆瓦状排列的圆鳞,没有腹鳞的分化。
     
         中文学名 白头钩盲蛇 
         拉丁学名Ramphotyphlops albiceps (Boulenger,1898)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目 有鳞目 
         亚    目 蛇亚目
         科:盲蛇科(Typhlopidae)
         属:盲蛇属(Typhlops Oppel,1811)
         种:白头钩盲蛇
         分布:中美、南美、西印度群岛、欧洲南部、非洲、亚洲南部和澳大利亚。
     
         1、白头钩盲蛇形态:
     
         依据文献记载香港2号标本的描述。一般体全长100-150 mm,最大全长200 mm。生活时身体棕黑色,背部较深,腹部较浅,头、颈、尾和肛部白色。吻圆;鼻鳞不完全裂,前鼻鳞未达吻,后鼻鳞与第一、二上唇鳞相接;眼前鳞与眼鳞、后鼻鳞等大,眼鳞下缘切第三、四上唇鳞;眼小,明显可见,头部鳞片大于体鳞;体鳞环体一周20行;尾端细尖。
     
         2、白头钩盲蛇生物学资料:
     
         穴居生活。以白蚁、小型蠕虫和小型土壤有机物为食。白头钩盲蛇是世界上最小的蛇。本科蛇类体型较小,最大的非洲巨盲蛇可达750毫米,一般种类全长在200毫米以下。吻端略扁。眼隐于眼鳞之下,口小,位于头部腹面。上颌骨横置,与头骨连结疏松,其上着生少数牙齿;前颌骨、腭骨和翼骨均无齿,少数种类的下颌齿骨前端尚有一枚牙齿。脊椎骨具椎弓突与椎弓凹。有残余的腰带,或仅为一棒状骨,或完全退化消失。仅有右侧的输卵管。大部分种类营穴居生活,或潜伏于砖石、缸之下,雨后到地表活动。以蚯蚓、多足类、白蚁以及其他昆虫为食。卵生或卵胎生。
     
         3、白头钩盲蛇地理分布:
     
         香港。国外分布于缅甸,马来西亚,泰国。国外广泛分布于中美、南美、西印度群岛、欧洲南部、非洲、亚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暖温带及热带地区。国内广泛分布于香港。
     
         4、白头钩盲蛇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5、白头钩盲蛇生活习性:
     
         生活在腐木石头下、落叶堆、垃圾堆和岩缝间等阴暗潮湿的地方,晚上及下雨过后会到地面上活动,行动敏捷。以白蚁、蚂蚁或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卵生,行孤雌生殖,没有雄性个体。
     
         6、盲蛇吃什么的?
     
         盲蛇生活在腐木石头下、落叶堆、垃圾堆和岩缝间等阴暗潮湿的地方,晚上及下雨过后会到地面上活动,行动敏捷。以白蚁、蚂蚁或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卵生,行孤雌生殖,没有雄性个体。在全省低海拔地区都有分布,数量尚可。
     
         7、白头钩盲蛇图片:

    白头钩盲蛇

    白头钩盲蛇

    白头钩盲蛇

    白头钩盲蛇
     
         8、白头钩盲蛇视频:



     
    作者:未知(文章完)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展开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