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眼镜蛇】资料品种简介

  • 时间:2015-09-01
  • 浏览:0
  • 来源:毒蛇网
  •      导读:【菲律宾眼镜蛇】资料品种简介,菲律宾眼镜蛇(学名:Naja philippinensis,英语:Philippine Cobra),是脊索动物门爬虫纲有鳞目蛇亚目的生物。具毒性,主要分布在菲律宾吕宋、民都洛、卡坦端内斯省及马斯巴特等岛屿。在他加禄语中,菲律宾眼镜蛇又称“ulupong”。
     
          中文学名: 菲律宾眼镜蛇 
          拉丁学名 :Naja philippinensis 
          别    称: ulupong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虫纲 Reptilia 
          目:有鳞目 Squamata 
          亚    目蛇亚目 Serpentes 
          科:眼镜蛇科 Elapidae 
          属: 眼镜蛇属 Naja 
          种 :菲律宾眼镜蛇 N. philippinensis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于菲律宾吕宋、民都洛、卡坦端内斯省及马斯巴特等岛屿。
     
         1、菲律宾眼镜蛇外形特征
     
         菲律宾眼镜蛇整体比例较其他蛇种短胖,约长1.7米,而民都洛岛的个体有2米之长。体色会由年轻时的暗棕色,逐渐蜕为成熟期的浅棕色,喉颈位置有时会有一条黑色的长纹。颈部附近有20数环的蛇鳞,躯体中部有21环蛇鳞,腹部有182至193环蛇鳞,尾部位置有36至49环蛇鳞。鳞纹分布有时并不平均。
     
         2、菲律宾眼镜蛇生活习性
     
         菲律宾眼镜蛇主要捕食蛙类、鼠类及其它小型哺乳动物。
     
         3、菲律宾眼镜蛇生长繁殖
     
         雌蛇每次生产10至20枚蛇卵,孵化期为60—70天。菲律宾眼镜蛇主要进食鼠类、蛙类及小型的哺乳动物,虽然也有捕食别的蛇类的记录,但仍然是以别的鼠、蛙类动物为主食。雌蛇每次生产10至20枚蛇卵,并会作出60至70天的孵育。
     
         4、菲律宾眼镜蛇栖息环境
     
         菲律宾眼镜蛇的栖身地大致为耕地、民众聚居地及密林之中。
     
         5、菲律宾眼镜蛇分布范围
     
         菲律宾眼镜蛇主要分布于菲律宾,除了吕宋诸岛之外,亦散见于其它群岛;而卡拉绵群岛及巴拉望岛的蛇踪纪录,则尚待进一步的确认。
     
         6、菲律宾眼镜蛇致命毒性
     
         菲律宾眼镜蛇最让人熟知的的是其剧毒。其毒性能让受害者在1小时内迅速死亡。菲律宾眼镜蛇的蛇毒主要是神经毒,这些毒素严重影响神经讯号的输送,造成神经与肌肉之间联系的障碍,中毒表征有头痛、呕吐、腹痛、腹泻、晕眩等。儿童中毒后,更会直接出现昏厥或痉挛的反应,这些反应将会是判断其所中蛇毒种类的重要现象。而被菲律宾眼镜蛇毒的影响之下,亦会出现低血压的常见征状,可是高血压甚至心跳过快及过慢等各类现象亦很常见,因此中毒后的实际反常反应可能有极大变化。最终,中毒者会因为呼吸系统瘫痪而死亡。
     
         7、眼镜蛇的毒液有哪些功用
     
         ⑴ 镇痛作用  早在20世纪70年代,广州医学院研制的眼镜蛇毒注射液用于临床,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恶性肿瘤痛、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痛、偏头痛、带状疱疹等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蛇毒作为镇痛剂有如下优点:作用显著且持久、安全范围宽、连续用药无耐药性,不像吗啡那样有成隐的感觉和危险。昆明动物研究所于1976年从眼镜蛇毒中试制成功的克痛灵,对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⑵ 降低血压  国外报道,从巴西矛头蝮蛇毒分离得到一种活性肽,能阻断血管紧张素的转化,从而降低人体血管紧张素的增压活性,可用于防治肾性高血压及长时间压迫肾动脉所致的血压升高。我国也已发现五步蛇毒中有降压活性非常明显的组分,可开发成一种新的降压药。
     
         ⑶ 止血作用  蝰蛇毒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而形成凝血块,可用0.1%蝰蛇毒的灭菌溶液治疗血友病等的出血。此外,还可以用于血液病的鉴别诊断,成为临床检验方法之一。
     
         ⑷ 抗癌作用  沈阳部队总医院利用蝮蛇毒配合化学疗法,治疗骨肉瘤患者,使患者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近年来,上海长宁区新东地段医院用蛇毒胶囊治疗各种癌症,有使肿块缩小、延长癌症病人生存期等疗效。中国医科大学开展了蛇岛蝮蛇的原毒与分离毒对抑制肿癌的研究,结果表明抑癌率达30%~87.1%。此外,解放军238医院组见的全军蛇毒临床应用研究中心,对蛇毒抗癌抑癌组分的提取与分离已经完成,进入动物实验和临床阶段。
      
         ⑸ 治疗脑血栓及脉管炎  解放军238医院利用长白山白眉蝮蛇毒,经高温度纯化,得到类凝血酶,医药名叫“清栓酶”,不含任何有毒成分,治疗脑血栓及其后遗症。临床证明,该酶安全可靠,疗效很好。对脉管炎病人能使疼痛迅速缓解,并促进食欲和睡眠的作用。有部分脑血栓偏瘫病人还从此得到了康复。
      
         ⑹ 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室用毒蛇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6例,经钡餐及胃镜复查,仅用药30天,5例完全治愈,1例溃疡缩小。临床还证明,应用蛇毒治疗消化道溃疡,具有止痛和促进睡眠的作用,并有增加患者食欲和体重的优点,很值得推广使用。
     
         ⑺ 制备抗蛇毒血清  我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制抗蛇毒血清,先后研究成功了精制抗蝮蛇、五步蛇、银环蛇、眼镜蛇、新疆蝮蛇、海蛇、金环蛇、蝰蛇等毒蛇的抗蛇毒血清,为救治被毒蛇咬伤的人们立下了汗马功劳。
     
         ⑻ 蛇毒还用在戒毒和军事领域  美国的研究机构已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虽然这种眼镜蛇咬人时也带有毒性,不过实际上并没很大痛苦和威胁性,真正致人死命的是它喷出的毒液,如果直接喷到人眼里会更加可怕。这是眼镜蛇防御机制的完美手段--将毒液喷入攻击者的眼中,使其致盲并产生烧灼痛感。与其它许多类似动物一样,眼镜蛇的这一机能是用来赶走攻击者,而不是主动进攻的手段。
     
          范·瓦拉赫就是其中不幸的受害者之一,当时他在菲律宾遭到了眼镜蛇的毒液攻击。他回忆称,“当时极为疼痛,我只有每隔15分钟将牛奶倒入眼中冲洗以减轻痛苦,其后的4至6小时都不能视物。”
     
      眼镜蛇喷出的毒液中含有神经毒素、破坏组织的化学物和其它使人产生强烈痛感的危险元素。如果受伤严重,可致永久性失明。一旦与毒液眼镜蛇不期而遇--虽然由它非常稀少碰到它的机率也很少--确保距离它10英尺以上的距离,因为它的毒液喷射距离大约在4至8英尺之间。
     
         8、菲律宾眼镜蛇图片:
     


    菲律宾眼镜蛇图片1

    菲律宾眼镜蛇图片2

    菲律宾眼镜蛇图片3

    菲律宾眼镜蛇图片4

    菲律宾眼镜蛇图片

    菲律宾眼镜蛇图片6

     
         9、菲律宾眼镜蛇视频:



     
    作者:蛇迷(文章完)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展开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