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盲蛇的品种简介

  • 时间:2017-12-24
  • 浏览:0
  • 来源:毒蛇网
  •    导读:勾盲蛇的品种简介,勾盲蛇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种蛇之一,它们属于盲蛇科的一类,很多人把它们叫入耳蛇,为什么这么叫呢?估计是勾盲蛇太小,能轻易的钻入人的耳朵里去吧。勾盲蛇体型小,分布比较单一,是一种特别被蛇友关注的特征蛇类,下面毒蛇网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奇特的 蛇类品种,勾盲蛇。
    勾盲蛇的品种简介
       钩盲蛇又名入耳蛇,是蛇目盲蛇科下的一种无毒蛇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及亚洲,不过现在钩盲蛇的分布已推广至世界各地。钩盲蛇是栖息于地洞的蛇种,由于体型细小,加上善于掘洞,因此经常被误认为蚯蚓,唯一分别就是钩盲蛇的身体并没有分成明显的段节。钩盲蛇的学名,是由印度教名词“Brahmin(婆罗门)”拉丁化而来的。目前钩盲蛇下尚未有任何被确认的亚种。
    勾盲蛇的品种简介
       中文学名 钩盲蛇 拉丁学名Ramphotyphlops braminus 
       别    称 入耳蛇、地鳝、铁丝蛇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亚    纲双孔亚纲 目蛇目 亚    目盲蛇亚目 
       科盲蛇科 属 钩盲蛇属 种钩盲蛇 
       分布区域 非洲及亚洲 毒    性无毒
    勾盲蛇的品种简介
       勾盲蛇体小,圆筒状,似蚯蚓,是中国已知蛇类中最小的一种,全长84~164毫米。头小,半圆形,头颈无区分; 吻端钝圆;尾很短,末端钝。鼻鳞被鳞沟分成前后两半,鼻孔位于其间; 上唇鳞4枚,第一枚最小,末枚最大。背鳞和腹鳞分化不明显,通身覆大小一致的圆鳞,环体1周20行。背面棕黄色、棕色、蓝灰色或黑褐色或褐色,腹面色较浅,吻、肛部及尾尖均杂以白色。生活于海拔300~800米的山区,栖息于泥土中,营穴居生活,常栖于枯木中、落叶堆、石下、岩缝中,或潜伏于园田土里、住宅区的砖缝泥土中、缸钵下等潮湿阴暗处,夜间或阴雨时到地面活动,行动敏捷。食白蚁或其他昆虫、虫卵、蛹、幼虫等,亦食蚯蚓。卵生,每次产卵2~7枚,卵大小为13毫米×4毫米。据报道,此种是蛇类中惟一能孤雌生殖的种类。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作者:蛇迷(文章完)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展开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