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养”风暴中的养蛇人!了解一下现在的广西养蛇人!

  • 时间:2020-07-19
  • 浏览:0
  • 来源:毒蛇网
  •    导读:新冠肺炎给我国乃至世界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新冠肺炎爆发后,我国采取了全面管控,同时也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并且颁布了法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杜绝了新冠肺炎在我国蔓延。但在这次”禁养“风暴中,广西养蛇人受到了巨大影响,让这些原本就比较贫困的养蛇人,更是雪上加霜!其中不乏从事这个行业达到20年之久的养蛇人!那么现在广西养蛇人是转型、还是转药用养殖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现在的广西养蛇人!
       以下内容转自财新网:
       在广西桂平,不少村民以养蛇为业,并借此脱贫甚至发家致富。而疫情和禁养令的到来,让他们陷入空前的困境。漫长等待后,赔偿标准和转型意见终于出台,然而家庭式养殖的现实条件与未来转型方向的落差,让他们的转型之路充满艰难。
    “禁养”风暴中的养蛇人图1
       3月26日,广西贵港市桂平县,蛇养殖户何小龙在蛇房里工作,在厚棉被下缓缓游动着的近千条滑鼠蛇,寄托着他全部的希望。他记得2015年蛇蛋的价格是40元一颗,当时还是贫困户的他,咬咬牙买了100颗蛋开始养殖。到2017年,蛇房年年扩建,小龙也顺利脱贫。
       5月12日,广西贵港市养殖户黄华赶到南宁,参加由自治区林业局举办的蛇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投资签约仪式。会上宣布,一个总投资50亿元的蛇类药用项目,将在扶绥县、钦州市钦北区、贵港市覃塘区三地建设蛇产业园,并在南宁市建设终端产品研发产业园。
       台上的热闹并未为台下的黄华带来多少信心。和当地大部分养殖户一样,黄华养的主要是供食用的滑鼠蛇(俗称水律蛇),药用价值不大;而签约项目据说需3-5年的时间才能投产,这亦难以解决黄华的燃眉之急。他占地15亩的蛇场里,养殖了近两万条蛇,去年还申请了100多万元的贷款,准备扩建。突如其来的疫情和“禁令”使养蛇的一切收益戛然而止。
       对于不明朗的前景,黄华所盼望的最理想的情况是国家为当地已成规模养殖的滑鼠蛇、眼镜蛇“平反”,恢复运输和买卖,皆大欢喜,然而随着各地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地方性法规出台,养殖户的希望已渐渐熄灭,转而期盼另一种结局——合理补偿、退养转业。
    “禁养”风暴中的养蛇人图2
       看着去年刚租下的20亩地,桂平县养殖户黄华无奈地叹气。建设新蛇场,发展深加工,注册餐饮公司……黄华对2020年,本来有无数的设想。2006年黄华放弃广州的高薪工作,回乡创业,成立了蛇养殖合作社,带动周边众多家庭养蛇,渐渐发展成当地最大的蛇场之一。实力雄厚的养殖大户,因投入巨大,往往损失更为惨重。
       然而,补偿方案一等就是四个多月。在广西及周边地区,数量庞大的蛇类养殖户,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和其他特种养殖不同,养蛇门槛更高,养殖户动辄投入十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建造专门的蛇房以适应蛇的习性;蛇房一般加装地暖或是加温板,温度须保持在28°-30°之间;蛇是肉食动物,以未孵化的小鸡喂食。有养殖户表示,建造蛇房的费用,加上买蛇蛋、电费和饲料费,1000条蛇的养殖成本在10万元左右,这使他们转型的脚步异常沉重。
    “禁养”风暴中的养蛇人图3
       42岁的养殖户黄先生在他空荡荡的蛇房里,这栋建筑从年前开始建设,共投入10万元,本准备年后投入使用。黄先生当了20年的建筑工,背部落下职业病,他想通过养蛇度过晚年。现在为了维持蛇的口粮,他不得不重操旧业。
       在“禁令”之前,养蛇曾是广西一些乡村的重要产业。高投入的同时也意味着高回报,相比普通家禽,竹鼠、蛇这类野味,以特殊的外形、神秘的效用,吸引一大批特定的食客。养殖户一旦打通了销路,总能卖个好价钱。特别在2012年左右,市场对蛇的热情到达峰顶。广西贵港养殖户杨新生对那年的疯狂印象特别深刻。当时他从事运输行业,在广西收蛇,运到广东卖。有一回他独自开车将100多条蛇送往佛山的路上,一群人突然杀出来,挡住他的去路,杨大吃一惊,以为碰上强盗,对方却是来买蛇的。最后,他提着近10万元现金掉头回家了。那一年,水律蛇200元一斤,蛇蛋最贵115元一个,达到历史最高价。
    “禁养”风暴中的养蛇人图4
       3月24日,桂平县,养殖户蒙女士在她去年11月成立的养蛇协会办公室前打扫落叶。为了成立协会,她和丈夫办各种手续,忙碌了大半年时间。他们本希望协会成立后,带动周边的农户一起养蛇,也为自己蛇场的蛇蛋拓宽销路。但突如其来的禁养令打乱了他们所有的计划。
       价格越贵,越有人入局。由于养殖者增多,蛇价在随后几年一度跌至50元一斤,直到2016年才回涨,疫情前,水律蛇价格大概在80元一斤左右。上了轨道的养蛇人,并不担心这种周期性的价格波动。和其他动物不同,蛇无需天天喂食,也可以人工降温使其冬眠,因此在蛇价低迷时,养殖户有的是办法降低成本,待价而沽。另外,蛇的每个生长阶段都能创造价值,使养殖投入的资金周转更灵活——蛇蛋卖给刚入行的、规模较小的养殖户;养殖一年以上的可作为商品蛇卖餐馆,最后择优留下种蛇繁殖二代,待第二年继续收益。
    “禁养”风暴中的养蛇人图5
       3月23日,贵港市一名养殖者家里,不能买卖的蛇被主人做成了蛇锅。
       3月23日,广西贵港市,当地一名养殖大户的后院停满了客人的车,乡村里的特种养殖业戛然而止,彷徨却无所事事的养殖者们时时聚在一块打发时间。
    “禁养”风暴中的养蛇人图6
       广西有句俗语说“懒人养懒蛇”——相比在城市里的流水线或建筑工地上出卖劳力;回老家养上几百上千条蛇,农民得到的回报要远远高得多。
       发展养蛇产业,因此成为地方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的手段之一。如2018年6月29日,贵港桂平市的脱贫攻坚工作简报就提到:石咀镇新平村在“十三五”期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5户,是当地贫困村之一。2013年,村民覃寿杰回乡养殖水律蛇,建立合作社,到了2017年,合作社养殖有水律蛇3800条左右,纯利润达18万元。合作社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一起养蛇,帮他们摘掉了“贫困帽”。
       养殖户何小龙
    “禁养”风暴中的养蛇人图7
       何小龙蹲在蛇房外面,身后是一张木床,有时工作得晚就在那儿睡。
    “禁养”风暴中的养蛇人图8
       随着等待的时间越来越长,小龙的蛇开始因为饥饿互相吞食,他把死去的蛇冷藏在冰箱里。
    “禁养”风暴中的养蛇人图9
       小龙有个本子,专门记录养蛇的支出和年前跟亲戚借来扩建的钱。这笔钱本来可以靠4月份出售蛇蛋周转,但现在他担心难以还清。
       养殖户黄成
    “禁养”风暴中的养蛇人图7
       桂平县,脱贫户黄成在蛇房里展示他养殖的滑鼠蛇。他年轻时在工地打工摔断了左手,之后离开家乡,流浪在不同城市,销售一种“痛风丸”,他说那叫“行走江湖”。直到2017年,他看家乡的人通过养蛇致富的不少,于是跟亲戚借钱,投入了3万元开始养殖。
    “禁养”风暴中的养蛇人图11
       黄成的家本来只有一层,为了养蛇,他又自己动手加建了半层,自己住楼上的铁皮房,蛇住楼下蛇房。在疫情开始前,他囤了1吨饲料,刚好可以维持今年蛇的伙食。但如果将来蛇无法解禁,黄成说很难在家乡找到其他工作,只能回到“江湖”中去。
       养殖户小民
    “禁养”风暴中的养蛇人图12
       桂平县养殖户小民将一盘盘解冻后的小鸡分装在盘子里,准备喂蛇。他从2006年开始养殖,刚开始只买了十几只蛇蛋回来繁殖,边打工边扩建蛇房,后来技术成熟了,便全职养殖。
    “禁养”风暴中的养蛇人图13
       小民家里有四个孩子,由他和父亲独自抚养。他的妻子因为家里的贫穷而离开。禁令之下,小民身上的担子一下变得异常沉重。目前,他靠着给别人干农活,到深山里采蜂蜜来维持家庭的开支。
       随着养蛇脱贫甚至致富的案例增多,越来越多人摩拳擦掌,准备放手一搏。在蛇场众多的贵港市桂平县,不少农户向银行贷款或跟亲友借钱,投资十几万元进蛇场,并年年加码。这是一场赌博,过去他们常常赌赢,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却让一切成了未知。桂平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就向记者表达过忧虑,当地有证和无证的养殖户加起来有上千户,他担心“禁令”实施后,很多人还不上贷款,难以转业,甚至成为社会隐患。
       2020年6月16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林业局、财政厅正式发布《广西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处置指导意见》,《意见》除了提出养殖户们期待已久的补偿处置标准,还特别提到要推进蛇养殖业的转产转型:“通过建设蛇产业园区,推动收储、初加工、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无缝对接,实现蛇产业从以食用为主向以民族医药、保健美容和日用化工为主转型升级。”
       这个等候多时的结果,并未引起太多蛇养殖户的讨论。蛇产业向药用方向转型,意味着在养殖蛇的种类、养殖环境、质量标准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这对大部分养滑鼠蛇和眼镜蛇的家庭式养殖户来说,可望而不可即。
    “禁养”风暴中的养蛇人图14
       养殖户将喂食频率降低,饥饿的蛇在饲料前张开大嘴。
       漫长而艰难的等待,使一部分养殖户越来越焦躁不安,而另一部分则陷入麻木。他们把给蛇投食的频率降到最低,从三天一顿改为一周一顿,甚至更低。但这仍是个填不满的窟窿,亏损日渐加大。有散户不得不出门打工来维持蛇的投食;也有人重整旗鼓,在网络上兜售自家新产出的蛇蛋,不过这次,它们已经改名换姓,被叫作“药用蛋”。
       图、文/财新记者 梁莹菲
       图片编辑 杜广磊
       原标题:禁养”风暴中的养蛇人
     
    作者:财新网(文章完)
       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
    展开全部内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2641687017@qq.com*

     相关文章